您好!欢迎您来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官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活动 > 调研与思考 > 专题内容

共青团扎兰屯市委员会——关于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猎民村创业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13-03-26  浏览数:1352次  字体:    作者:  来源:内蒙古共青团
根据《2012年全区共青团重点工作目标责任状》、《2012年全市共青团重点工作目标责任状》中有关宣传工作的各项要求,更好的落实《中共扎兰屯市委员会关于印发<扎兰屯市委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扎党字[2012]3号),为进一步摸清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猎民村家庭收入来源、产业经营方式、村民们对家庭致富项目的需求和目前所掌握的技能情况,团市委成立了下基层调研工作小组,以实地考察、走访村民、交流座谈等形式,体察民情、听取民意、化解民忧,对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猎民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
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猎民村辖区面积156114.72公顷,共有居民285人,耕地面积653.33公顷,草场面积2866.67公顷,林地面积125973.85公顷,牲畜总头数10000头,农牧业为当地主导产业,人均收入不是很高。近些年,随着我市经济快速发展,修建乡镇道路,交通便捷,猎民村村民们与外界交流增多,越来越多的村民打破传统单一的种地、养殖生产模式,开始引进项目,进行创业。
一、创业项目的现状
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猎民村自然条件优越,四周山水环绕,土地肥沃,全村农业基础稳固。初步划分出五大优质农产品基地,以大豆,玉米、葵花为三大主导产业,成立农业合作社3个。畜牧业养殖迅猛发展,现在已经有养殖专业户12户,其中有特种养殖、水产养殖、菌类养殖等。服务行业项目增多,形成了大型电焊修理,农用运输车队,农机具机械化作业,综合日杂商店超市、美容美发等为主的民营产业体系。家庭创业项目的发展,也为村内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
同时政府加大支持力度,通过行政引导、政策扶持、示范带动等措施,大力发展养殖示范园区和养殖小区建设。今年,猎民村引进育肥牛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80万元,新建牛舍1000平方米、青贮窖1200立方米、接犊暖圈500平方米、兽医室160平方米。该基地占地总面积30000平方米,可一次性存栏肉牛300头,可繁母牛200头,年出栏肥牛300头以上。目前,该育肥牛基地建设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第一批150多头肉牛已经入住牛舍。该基地的建成,将有力带动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猎民村广大农户增加玉米种植面积,优化种植业结构,促进运输业、肉牛市场等相关致富产业的发展。该基地的引进,成为猎民村村民增收的又一重要渠道。创业项目在日趋丰富的同时呈现出新特点,猎民村的村民们不再单纯的引进外来项目,开始结合当地情况,自发创建项目,萨马街猎民村村民卜卫亮是一位创业青年,有思想,有远见,有胆识,在他组建的农机队的帮助下,在农忙季节,集体耕种,机械作业,村民们能够更好的抢农时,增效率。张国强是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猎民村创业青年之一,他家原来以农牧业为主要收入来源,他头脑灵活,积极学习,结合当地气候,自家土地等实际情况,引进菌类种植技术,建立了菌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两年来,发展趋势稳步上升,对带动村内经济发展和人员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问题
通过各级各部门的积极努力,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猎民村在整个引进项目、创业就业大潮中,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高涨的积极性,在本村乃至整乡的经济发展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村民整体素质偏低。据调查,猎民村劳动力初中文化以上的只占30%,初中以下小学水平的占30%。多数村民习惯于应付简单的程式化劳动,由于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低,很难适应创业的需要,缺少创业潜质。
(二)思想观念存在误区。许多村民受传统思想、历史文化影响,闯市场的勇气不够,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只求稳稳当当,不愿意冒风险,缺少创业志向。部分村民怀着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的心态,这种大事干不了,小事不爱干,大钱赚不来,小钱不愿赚的态度阻碍了他们参与创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三)社会化服务体系相对滞后。由于村民资金实力弱,创办的项目起点低,规模小,解决就业的项目就只需要几个人或十几个人,提供的就业岗位少,待遇工资低,有些项目劳动强度大,技术水平低。同时多数项目在后期缺少必要的发展资金、技术和信息。加之部分单位办事效率低,收费项目多,法律服务保障问题等依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村民们的创业积极性。
(四)弱势群体分散创业主体。由于避免有能力的劳动力在创业经营的同时分散精力,照顾老人、儿童,妇女只能留在家里,形成了一种男人创业,妇女错失就业机会的局面。虽然有精力、负担小的妇女能够在照顾家里老人孩子的同时搞家庭创业,养鸡、养猪、养奶牛、养羊,但是规模小、带动面窄,发展不平衡。
三、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培训,提高创业人员整体素质。联系导师定期举办生产技术、科技进农家、经营管理、法律知识等培训。有针对性的进行新技术、新知识培训,组织科学技能知识竞赛,趣味学习等活动,提高村民们的学习积极性,加强村民“;创业是发展之机,是活力之源”;的意识,为村民创业解决后顾之忧。合理安排时间,分期组织听讲人员,力争每一位村民受益。联系各界为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猎民村的学校及村部捐赠文化、技术、科学类图书,鼓励学生扩展课外知识,方便村民掌握科学技术。以村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升带动村内经济发展。
(二)加大宣传,营造全村创业的氛围。加大宣传创业典型力度,组织村民参加优秀创业人员交流座谈会,听取先进经验,彼此交流学习,促进合作。适时的带领村民到其它乡镇借鉴经验,创造机会带领先进创业青年到其它典型示范省市乡镇参观学习,拓宽视野,寻找引进适合本地区的发展项目,引导广大村民破除因循守旧,怕担风险、小成即满的思想,树立敢闯敢干敢冒险精神,抓住机遇,闯出路子,积极参与创业。
(三)搭建载体,为村民创业拓宽平台。培养一批农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创业示范户,发挥他们传、帮、带作用。对规模小,具有发展潜力的创业项目给予政策支持,在贷款担保、信息服务等多方面给予倾斜,深入实施农村创业青年计划,总结经验,扩大其影响范围,吸引更多的有志村民投身创业。
(四)落实帮扶,营造团结互助氛围。组织村内青少年成立志愿服务队,村内妇女成立妇女联合会,分组,分时间,定期的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将老人集中照顾,有效整合村内人力资源,形成村内互帮互助的文明氛围,辅助创业人员更好的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