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官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活动 > 调研与思考 > 专题内容

共青团呼和浩特市委员会——关于呼和浩特地区青少年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3-03-26  浏览数:1694次  字体:    作者:  来源:内蒙古共青团
2013年,团中央决定“;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将以“;社会教育与青少年全面发展”;作为主题,为准确把握、深入研究活动主题,扎实做好“;面对面”;活动基础工作,按照自治区团委安排部署,呼和浩特市团委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市区内1000名12—19周岁青少年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青少年思想观念,学校、家庭及社会的教育环境及渠道。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呼市青少年教育现状
(一)样本结构
本次调查,我们选择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中学和呼和浩特市第八中学2个年龄段的学生进行,分别为:初中生群体,年龄12-15岁;高中生群体,年龄15-19岁。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64份,其中有效问卷950份,占发放问卷的95%。
 
表1     性别(人)
       
样本数
950
438
512
 
表2      民族(%)
 
样本数
汉族
蒙族
回族
维吾尔族
其他
民族
950
75.3%
20.4%
4.1%
0.1%
0.1%
 
(二)家庭教育
 
表3    在家里主要承担教育您工作的是谁?(%)
选项
初中生群体
高中生群体
1.父母
62.9%
59.4%
2.父亲
14.3%
16.4%
3.母亲
19.6%
17.7%
4.(外)祖父母
1.9%
4.4%
5.其他亲人
1.3%
2.1%
 
从表3可以看出,现在家庭环境教育中,多数家庭中的父母双方都负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在两个样本中仍然有33.9%和34.1%的家庭中以父亲或母亲教育为主。在对这种现象的个案研究和跟踪调查后发现,一部分青少年表示自己是因为父亲(母亲)工作繁忙等原因不能负担起孩子的家庭教育责任而非单亲家庭因素。造成这种“;假单亲”;家庭的原因是在中国教育中,一方常常是孩子教育的主力军,另一方只是在一旁提供物质生活条件即可,导致中国教育中家庭教育严重失衡。
由(外)祖父母和其他亲人负责家庭教育的只占3.2%和6.5%的迹象表明“;隔辈亲”;的现象更多倾向于亲情和疼爱孩子,且不会取代“;亲子教育”;,虽然在健康成长方面上,老人照顾有佳,但以父母为主的家庭教育更有利于青少年接受现代思想文化的熏陶和心理健康成长。
 
表4    父母批评孩子哪种方法最能接受?(%)
 
选项
初中生群体
高中生群体
摆事实讲道理
33.3%
36.6%
与孩子讨论,
允许申辩
48.4%
48.9%
暗示、提醒
15.8%
14.4%
其它
2.5%
0.1%
 
从表4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接受“;摆事实讲道理”;的青少年占33.3%及36.6%,认为这种批评方式更为温和。而最容易让青少年接受的教育方法是“;与孩子讨论,允许申辩”;,其原因是导致青少年犯错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主观方面的失误,但也有可能是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原因造成的。从主观方面来说,有可能是有意为之,也有可能是无心所致;有可能是态度问题,也可能是能力不足等等。父母的思想、言行及家庭教育的方法,对孩子的转化影响极大,但一些家长不一定懂得教育方法,往往遗习了上辈人采用的简单而粗暴的教育方法,或者是放任自由,也许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用心良苦,但方法不当,教育屡遭失败。
三)学校教育
 
表5    在学校是否愉快(%)
 
 
选项
初中生群体
高中生群体
愉快
不愉快
愉快
不愉快
与老师
相处
85%
15%
86.3%
13.7%
与同学
相处
93%
7%
86.3%
13.7%
 
依据表5所示,选择“;在学校与老师相处愉快”;的两个样本群体分别达到85%和86.3%,这一数据反映了由于教学周期较长,使得学生与老师之间有了更多的交往机会,排除教育的结构来看,这种关系成了一种自然的人际关系,这种自然的人际关系是以教学活动为中心的各种交往活动形成的,而学生对这一自然的人际关系是比较满意的。在“;与同学相处愉快”;这一选项上初中生群体有着比高中生群体更高的满意率,从后续调查的个别案例中总结认为,个体生理及心理的成长日趋成熟而使个体之间的形态意识发生分化。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接触社会环境的机会增加,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及思想特点产生了很大变化,导致个体之间冲突随着年龄增长有上升的趋势。需要注意的是在高中生群体中,选择“;与老师相处”;愉快和“;与同学相处”;愉快的样本数是一样的。既可以认为选择了“;与老师相处”;不愉快的青少年也选择了“;与同学相处”;不愉快的选项。就读高中的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发育的高峰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同时过重升学、考学压力使得情况复杂化。许多学校在办学方向上和治学方法上没有真正的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应试教育仍然是初中、高中办学方向的主导地位。学生普遍感到学校教育太枯燥,成绩好的学生整日在机械式学习,使他们感到疲惫;而成绩差的学生因自卑感到不安和怨恨,使他们进入学校如坐针毡,他们的个性和人格在分数面前埋没,从而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极大伤害后,易形成人格障碍,甚至破罐破摔滑向违法犯罪的潜在危险。
(四)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本质来说,社会教育其实就是帮助教育个体顺利地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就其内容来说,社会教育包括确立社会意识、形成社会观念、塑造社会性格、养成社会能力、学会社会规范、了解社会文化、融入社会生活、培育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其实也就是帮助教育个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相比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而言,社会教育的影响力更为深远,它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并且会反过来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教育方向、内容和效果。
 
表6 哪些机构是发挥社会教育作用的载体?(多选题)(%)
 
选项
初中生群体
高中生群体
图书馆
37.7%
31.6%
博物馆
14.1%
17.3%
大学
14.1%
33.3%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