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官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活动 > 调研与思考 > 专题内容

维护青少年权益 促进社会和谐

时间:2012-04-13  浏览数:3276次  字体:    作者:  来源:内蒙古共青团
 
维护青少年权益    促进社会和谐
 
   ——对共青团权益战线参与社会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思考
 
内蒙古团委权益部
 
权益部门作为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有着直接服务青少年、工作社会化程度较高等特点。在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必须着重解决好工作格局调整、工作领域延伸和工作内容深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一、抓住机遇,明确方向,准确把握权益工作新形势
党中央对共青团工作的要求中明确指出:要在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的同时维护青年具体利益,既注重反映青年的普遍诉求,又引导青年在典型个案上理性表达意见,逐步形成维护青年权益的组织化工作机制和体系,不断提升团组织维护青年权益的整体形象。这为共青团权益工作指明了方向。当前形势下,必须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青少年普遍性诉求的反映和维护上,放在引导青年进行理性诉求表达上,放在解决青少年具体权益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上,放在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工作机制、平台、队伍建设上。
全面参与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既是权益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更是权益工作实现突破性发展的重大机遇。各级共青团权益部门要积极研究共青团参与社会建设与管理的路径、内容和方式,完善和发挥好青少年利益代言维护功能,充分发挥协同作用,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大力推进重点青少年群体管理和服务、未成年人保护、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工作,努力形成参与青少年社会管理的长效机制和工作合力,推动共青团权益工作实现应有的社会功能。
  二、找准切入点,把握结合点,进一步突出权益工作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
加强青少年维权工作,是夯实共青团参与社会建设与管理的社会基础的重要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继续抓好重点青少年群体的管理和服务工作。通过建立重点青少年群体动态数据库,进而加强对我区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服务和管理工作。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管理和服务。加强摸排统计,建立全区重点青少年群体信息管理网络,实现全面覆盖,特别要实现不良行为青少年、刑释解教青少年等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分级管理、动态排查、联系和数据信息的共享。对于闲散青少年群体,力争解决其失学失业问题;对于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流浪乞讨青少年群体,重点做好行为矫治和预防违法犯罪工作;对于进城农牧民工子女、农村留守少年儿童、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人子女、受艾滋病影响少年儿童等群体,重点做好亲情关爱、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等工作。
二是畅通青少年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建立和加强与人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机制,定期开展执法检查;通过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等活动,不断拓宽青少年维权渠道和载体,了解青少年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情况,全面推动“;面对面”;工作在旗县层面的深入开展,进一步畅通青少年利益诉求渠道。充分发挥共青团和青联界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积极向人大、政协等有关部门反映青少年权益保护问题;协调其他界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青少年事务,代言青少年利益,提出反映青少年诉求的可行性议案。
    三是不断加强青少年权益服务阵地建设。大力加强青少年活动阵地、宣传阵地和服务平台建设,拓展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和服务领域。着力深化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台、特别是进一步加快自治区12355总台和自治区权益工作网络平台的建设,切实帮助青少年解决一些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通过12355自治区总台和12355公益短消息发布平台的建设,提高知晓度和接听质量,切实把自治区12355打造成收集青少年舆情动态、为青少年提供切实帮助的有效工作载体和信息平台。
四是推动和参与青少年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的制定。政策法规是社会管理的重要依据。要围绕新形势下社会关注、家长关心的青少年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自治区未成年保护委员会、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和自治区各级“;两办”;等机构的作用,主动介入相关青少年法律法规的立法修订工作。大力宣传《自治区未保条例》,推进《自治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的制定。积极推动、协调相关部门制定流浪未成年人保护等法律法规和青少年事务公共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区青少年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五是积极探索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新载体。继续定期提前发布安全预警,加大通过网络、手机、微博等新媒体开展自护教育活动的力度。广泛利于新技术、新载体开展“;青春红丝带”;青少年防治艾滋病、“;青少年远离毒品”;等宣传教育活动,有效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协调相关部门不断推进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注重通过情感、时尚、艺术的力量在青少年中传播,增强青少年抵御网络不良信息的能力。围绕“;六五”;普法规划要求,有针对性地利用新载体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
三、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提升权益工作的整体水平
    要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着眼于共青团工作的实际和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实际,把握规律,追求实效,推动权益工作的措施、手段和机制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围绕大局,突出权益工作重点。共青团权益工作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要结合各地实际,从机制建设、平台建设、队伍建设、品牌项目建设入手,找准突破口,突出重点,不断开创共青团权益工作的新局面。要特别注意做好进城务工青年、大学生、闲散青少年、有不良行为青少年、刑释解教青少年等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工作,明确维权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集中力量,实现突破。
(二)眼睛向下,夯实基层基础。权益战线的工作要切实做到重心下移,依靠基层。一方面,工作思路明确以后,要靠基层落实;另一方面,很多创造、经验都来源于基层实践。只有基层活跃了,权益工作水平才能整体活跃。工作中要多面向基层,发挥基层的创造力,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总结、推广基层富有特色和生命力的活动和项目,支持基层因地制宜开展各项探索。
(三)全面联动,加强工作格局建设。权益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要努力构建“;大权益”;的工作格局,通过整合各种资源推进权益工作全面发展。要加强团内联动,积极推动团系统相关部门参与到权益工作项目中,为青少年提供更全面、更系统、更有针对性的服务;要加强职能联动,积极争取党政支持,通过政府买单或承接政府工作项目的方式,更好地开展共青团权益工作;要加强社会联动,强化宣传引导,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到共青团和青少年权益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