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提高社会工作能力
——对共青团组织战线参与社会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内蒙古团委组织部
组织青年是共青团的基本职能之一,加强组织建设是共青团工作的永恒主题,提高社会工作能力是共青团事业实现新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参与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的新任务,团的组织战线行动上要更快、要求上要更严、标准上要更高。
一、不断探索加强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新途径,提高基层团组织开展青年群众工作的能力
围绕新形势下不同青年群体的新变化、不同社会组织的新特点,紧跟青年建组织、激活组织找青年,切实把青年联系凝聚起来,是共青团组织影响力、战斗力和生命力的源泉。各级团组织,尤其是团的领导机关要从加强层级化组织体系建设和非层级化组织体系建设两个方面入手,在不断扩大覆盖面的同时,着力在增强团组织活力上下工夫,把基层团组织建设成为青年群众工作的战斗堡垒。
一是要加强层级化组织体系建设。所谓层级化组织体系,主要是指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团的领导机关和乡镇街道和嘎查村、社区、学校、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我们原有的体制内团组织体系。层级化组织体系内的团组织较为稳固,政治属性强,工作基础好,相互联系紧密,对团员青年的组织、凝聚、引导和服务作用发挥明显,是青年群众工作的主要阵地。但仍然存在着活力不足、战斗堡垒作用弱化等等问题,需要我们采取切实措施,着力在增强组织活力上下功夫。今年,特别要把激发乡镇街道团委工作活力作为重点,深化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坚定地把共青团面向基层的“;桥头堡”;向乡镇、街道一级推进。制定乡镇、街道团组织工作条例,促进乡镇、街道团的工作的规范化。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努力为各乡镇、街道团组织提供经费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争取形成制度安排。做好对乡镇、街道共青团工作内容的系统梳理,形成工作菜单加以推广。
二是要加强非层级化组织体系建设。所谓非层级化组织体系,主要是指非公有制企业、新社会组织、驻外团工委、青年自组织等领域的团组织体系。相对层级化组织体系来讲,这些领域的团组织没有层级区分或者层级区分不明显,但却吸引和聚集了一大批青年,成为团组织亟待拓展和覆盖的新领域。衡量共青团社会管理创新的成效,关键要看实践、看效果,看服务凝聚青年的能力是否增强,看青年和群众对共青团工作的满意度是否提高。在城乡二元结构和青年流动性增强的背景下,大量农村青年转移就业,他们外出务工后,由原来的居住关系、人事关系、组织关系都相对固定,变为现在各种关系都不固定,原有的团组织架构很难对他们全面覆盖。各级共青团组织要积极探索和实践这些领域非层级化组织体系建设的途径和模式,以共青团为圆心,打造联系服务青少年的“;同心圆”;,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形成共青团带领青年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推进。
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方面:要加强与工商、税务、旅游、司法、建设等行业部门的沟通,充分借助这些部门的职能和影响力,不断扩大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建团覆盖面,加强工作指导,采取培训团干部、建立联系点、派驻团建指导员、规范化建设一览表上墙、印发《内蒙古基层团干部工作手册》等措施,规范团建工作,激发团组织活力。
在驻外团工委建设方面:加快推进重点城市驻外团工委建设,全面落实流入地、流出地团组织的工作职责,加强流入地、流出地协作共管机制建设。指导和帮助驻外团组织广泛联系、力所能及地服务外出务工青年。配合全区青年就业创业“;东西互助”;行动,继续指导输出地团委跟进建立驻外团工委或与输入地团委合作建立团委,把找到联系人作为首要任务,通过扩大委员会规模、优化委员会成员结构、派生基层组织,进一步拓宽驻外团组织直接联系青年的渠道,力争做到对通过“;东西互助”;行动就业创业青年的全覆盖。根据外出、外来务工青年实际需求,帮助设计驻外团工委工作内容,积极为外出、外来务工青年提供有效服务。坚持联系为主、联系与服务相结合,围绕青年农民工在就业培训、学习成才、情感婚恋、身心健康、城市融入等方面的需求开展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增强团组织对他们的吸引和凝聚。
在青年自组织团建和网络团建方面:推动盟市所在地城市和旗县级团委摸清青年自组织、青年兴趣组织数量、结构和运行特点,并通过切实有效的服务建立起与他们的经常性联系。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推动青年自组织团建,逐步将其纳入联系、服务和引导范围,加快构建以共青团为枢纽的青年组织体系。加强对网络组织特性的研究,积极探索在实体网络组织和虚拟网络组织中实现团的组织存在、工作和活动影响的方式,以及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手段推进团的工作的方式方法。
二、不断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把团干部培养锻炼成为社会工作的行家里手
共青团工作在本质上属于群众工作、社会工作的范畴。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提高团干部的社会工作能力是是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重要保障。
一是统一团干部的思想认识。要通过各种方式,把团干部的思想统一起来,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过来,引导各级团干部充分认识到:参与社会建设与管理工作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共青团组织应该肩负的基本职能和任务,而不是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的选择性工作。也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共青团事业新发展的重大契机和主要切入点,既势在必为,又大有可为。
二是加强团干部党性锻炼和作风建设。要着力加强团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在全区各级团干部中开展“;强党性、树新风,做党放心、青年满意的团干部”;主题教育活动。围绕迎接党的十八大、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育全区广大团干部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讲党性、讲原则、讲纪律。推行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制度,引导团干部深入基层、走进青年,到基层一线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锤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增强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
三是全面加强团干部教育培训。要把社会工作能力的培养锻炼作为团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坚持以团的重点工作和团务为基础,融入群众工作思路、沟通交流技巧、新媒体应用等实用性课程,丰富培训内容,多方引进培训师资,提升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拓展信息化培训载体,在继续用好现有网络课件的基础上,根据近年工作重点制作不同战线基层团组织工作课件,并探索开设网上公开课。强化培训工作支持保障,推动各地将团干部培训纳入本地党政培训计划,整合社会资源,拓宽筹资渠道,实现团干部培训经费来源的多元化。
三、深入开展共青团创先争优活动,以创先争优的成效推动社会建设与管理工作
继续大力推进共青团创先争优活动,带动广大青年学先进、争先进,立足岗位作贡献,是落实党对共青团要求,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光荣传统的具体体现。针对新形势下青年群众工作变化大、创新社会管理任务繁重紧迫的问题,通过“;创先争优”;不断巩固并扩大团的基层组织覆盖,提高基层团干部工作能力,增强共青团对广大团员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推力。当前,各级团组织应围绕“;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十八大”;的主题,促进创先争优活动与团的重点工作相结合,把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要以青年文明号、共青团员示范岗为主要载体,组织动员更多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的团组织、团员青年参与“;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系统总结创先争优活动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建立完善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推动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以创先争优的成效,推动共青团参与社会建设与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