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东乌珠穆沁旗入选全国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以来,锡盟团委主动作为,多措并举,通过争取党政支持、建立工作机制、强化督促指导等方式,盟、旗两级协同推进落实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工作,东乌珠穆沁旗重点领域改革措施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探索背景
东乌旗通过“拓宽团干部来源渠道、建立团干部任期目标、构建激励体系”三个方面,探索团干部选用机制由“体制化选”向“社会化选”转变,形成团干部选拔管理机制改革的工作闭环。据统计,改革以来东乌旗各级团干部人数增加了347人,增幅为47%。“四位一体”对团干部和团组织进行“双评”,推动实行“推优上岗,差中调整”的团干部激励机制。
二、主要做法
(一)精心选,推动团干部选用机制“体制化选”向“社会化选”转变。为确保“社会化选团干部”落实落地,东乌旗团委坚持“五湖四海”选干部的思路,突破团干部选用身份限制,让一大批有信念、敢担当、办实事的优秀青年人才走上团的工作岗位。
一是选优配齐机关力量。配齐东乌旗团委机关工作力量,专职团干部由之前的2名增加至5名,选配6名挂兼职副书记,分别来自中学、嘎查、苏木镇、非公企业、党政机关,聘用返乡大学毕业生2名,配备社区民生志愿者1名,新增群团事业保障中心中有3名工作人员由东乌旗团委调配。
二是党建引领强化基层力量。党委高位推动,组织部、人社局统筹推动基层团干部选用,强化基层团的工作力量。以党建带团建制度为保障,以东乌旗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名义下发《关于推进苏木镇团委书记由党委班子成员兼任的通知》,制度化推动苏木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兼任团委书记,明确苏木镇团委书记为团建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并通过同级党委专题研究推荐和上级团委协助参与的组织程序,任命年龄在30周岁,具有青年群众基础,真抓实干的中共党员或共青团员担当团委副书记,实现专岗专设专用,极大加强了基层团组织的存在感和话语权。在基层“两委”换届过程中统筹推进嘎查村(社区)团组织换届工作,78个嘎查村(社区)推选出青年认可、群众满意、平均年龄在27岁左右的团支部书记,100%进入“两委”班子并兼任青年委员;选拔91名东乌旗籍在校大学生兼任苏木乡镇、行业系统团(工)委副书记。
三是选派团建指导员提升团建工作水平。联合东乌旗委组织部下发《关于党建指导员兼任团建指导员的通知》,选派嘎查第一书记和党建指导员担任78个嘎查村(社区)团组织团建指导员,提升团建工作水平。
(二)用心管,构建团干部任期目标全流程管理机制。对团干部履职能力较弱、目标责任不清晰,管理机制不完善,激励机制缺失等问题,逐步探索团干部任期目标全流程管理机制。
一是强化团干部履职能力。推动党团联合培养基层青年政治骨干工作机制,将基层团组织书记培训纳入全旗干部培训计划,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培训,提高基层团干部履职能力和责任意识。
二是推动实行团干部目标责任制。东乌旗团委联合旗委组织部、人社部门下发《东乌旗团干部全流程管理规定》,以“3+X”(“3”是指以基础工作、重点工作、特色工作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清单,“X”是指若干品牌服务项目)目标责任清单为核心考评内容,根据每年共青团工作形势、任务、要求适当调整,分级分类分指标对苏木乡镇团委、行业团工委、中职中学团委团干部进行考核,确保目标分配到人,责任关系到人。
三是完善团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制定与目标责任清单相配套的实绩考核和团干部履职评价办法,推动考核体系科学化、系统化,增强考核评价办法可操作性。对苏木乡镇团委、行业团工委、中职中学团委进行“团组织实绩考核+团干部履职评价”双评,将团组织“月度报账,季度晒帐,年底考核”与团干部“3+X”履职评价紧密挂钩,通过“党政评、团内考、青年评、社会议”四位一体考评方式,强化考核管理,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四是刚性运用团干部考核结果。实行“书记不合格、团组织不评优,团组织不合格,书记不评优”,“团干部不合格不评优,连续不合格动态调整”结果运用机制,考核结果抄送同级党组织和上一级团组织,作为干部选拔评优的依据。考核优秀的通过推荐、选拨到全旗各领域重要工作岗位上,考核差的则建议调整岗位处理。
(三)细心育,建立完善团干部分类激励体系。在选好干部、定好目标的前提下,构建完善激励体系,积极争取组织、人社等部门支持,有针对性地采取岗位激励、级别激励、发展激励等不同方式,努力做到“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
一是完善薪酬机制。东乌旗团委联合旗委组织部在“两委”换届工作中统筹推进基层团组织换届工作,实现团组织书记100%进入“两委”班子,团组织书记兼任嘎查村(社区)两委的青年委员,享受“两委”委员薪酬待遇。
二是建立身份激励机制。东乌旗团委与组织部门制定印发《进一步加强团干部协管工作的通知》,推动制度落实,为优秀团干部转岗、提拔提供重要制度保障。综合运用“3+X”团干部评价结果,对于专职团干部,向组织部门和派出单位提出培养使用建议;对于兼挂职团干部,考核结果优秀的在评先评优等方面予以倾斜,向组织部门推荐作为嘎查社区“一肩挑”后备人选。改革以来,4名专职团干部被推荐提拔为副科级领导岗位,3名兼职团干部被纳入嘎查(社区)“一肩挑”后备人选。
三是优先推优入党、推优上岗。明确优秀团干部可优先推优入党,推优上岗,激励各级团干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改革以来,各级团干部被推优入党41人、当选旗级党代表和人大代表5人、当选苏木镇级党代表和人大代表16人。
三、改革成效
东乌旗通过创新改革团干部选拔管理机制,选优配强各级团的工作力量,全面提升基层团组织“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贡献度”,开创共青团工作新局面。
一是提升引领力,使团干部成为党对青年的“传声筒”。东乌旗各级团组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为抓手,充分发挥团干部思想政治引领作用,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积极探索“理论学习+实践打卡”模式,深入青年爱里、团代表联络站、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等团属阵地开展日常学习和宣讲活动,有效引导青少年们在多样化多元化中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引导他们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忠诚誓言,凝神聚力地从事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组建了东乌旗青年讲师团、基层团建指导员队伍,围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开展专题宣讲和主题学习活动97场,累计覆盖青少年3万余人。
二是提升组织力,使团干部成为大抓基层的“先锋队”。东乌旗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主动争取旗委和组织部门支持, 不拘一格从严选拔政治上强、有事业心的优秀青年骨干进入团的工作队伍, 探索建立符合各类团组织特点的干部管理式,配齐机关本级、苏木乡镇、嘎查社区、中学中职、“两新”组织、行业系统、党政机关团干部力量,在岗率保证90%并基本稳定,解决了团干部“名在人不在、身在心不在”的问题,进一步破解基层团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提升团组织活力,使增加团的工作力量成为为党吸纳优秀社会人才的有效路径。同时,除中学(中职)学校团(工)委书记实现岗位专设,落实苏木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兼任团委书记,实现苏木镇团委副书记专岗专设专用,优化团干部选拔机制,进一步扩大基层团组织在青年中号召力和影响力。
三是提升服务力,使团干部成为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排头兵”。深入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2025)》要求,激发团干部为青少年服务热忱,以“团办青年社团”切入点,以地缘、趣缘、业缘为纽带,培育新建由共青团主导的青年组织5个,覆盖返乡创业者、青年志愿者、电商网红、运动爱好者等各类创业、志愿、兴趣青年群体,联系青年万余名。如通过选拔东乌旗电子产业园负责人为旗团委机关兼职副书记,推动团组织覆盖至电子产业园,将电商等类新兴领域青年联系纳入共青团服务体系内,急青年之所急,想青年之所想,“青力而为”解决青年“急难愁盼”的事情。同时搭建旗县、苏木镇、嘎查(社区)、网格小组四级“双网双线”微信塔群,261名“塔群小秘书”常态化参与联系服务团员工作,实现全旗信息指令无死角、全覆盖,切实打通密切联系、服务青年的“最后一公里”。
四是提升贡献度,使团干部成为服务党政工作大局的“生力军”。为使共青团社会影响力和大局贡献度协同提升,从社会上找帮手,筹资金资源,创建了“东乌青年说”宣传宣讲、“丝丝关爱·情系夕阳”公益理发、“小口罩·大关爱”疫情防控等3个志愿品牌项目,储备青年志愿者500余人,筹措疫情防控资金3.2万元,开展疫情防控入户宣传、核酸检测应急演练、危房入户排查等方面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次,参与人数达到3000余人次;探索建立“牧民青年联盟”,由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带头,社会组织参与,开展算账理财、活畜交易、统购集中调运等基层治理工作,最大程度上为服务大局聚拢更多优秀青年人才,进一步组织引领青年投身乡村牧区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去,增强团组织的生存力和服务力。
四、改革启示
东乌旗坚持党建带团建,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主线,以充实基层、打牢基础为核心,以整合社会资源融入共青团工作为靶向,通过打造能闭环的管理培育机制和有温度的激励关爱机制,极大的充实了基层团的工作力量,打通了青年参与基层治理和基层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提高了共青团对党政中心工作的贡献度,获得了党委政府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基层组织的强烈欢迎和广大青年的积极响应。
下一步,东乌旗将继续深化团的工作力量选用机制,压实全旗各级团组织的任期目标管理责任,有效运用团干部任期目标管理及结果,持续完善团干部激励体系,着力构建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团干部队伍选拔管理机制。